這孩子在就診主因欄位內填的是功課退步。事實上,功課退步是家庭關係問題所引發的結果。

 這一晚,孩子一步出治療室,那個他口中的阿姨,口氣急切的要孩子在候診區等著,然後一個箭步踏進治療室來和治療師談孩子的問題。阿姨問,孩子在學校適應不良的問題影響他的成績,她要怎麼幫忙?送他去補習?每晚檢查功課?可是每次問他功課他都不高興,愛理不理的,到底要怎麼教?

 阿姨,是孩子的繼母,言談中透露出對孩子的擔心、關心、以及教養青少年孩子的挫折,與生母沒有兩樣。然而,不一樣的是,孩子沒把她當媽! 

孩子氣憤的說,我本來有很幸福的家庭。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變了。媽媽哭著搬出去、這個陌生的女人搬進來,然後就要管起我來,沒有人跟我解釋到底發生什麼事。我沒有權力知道嗎?我還是家裡的一份子嗎? 

文章標籤

黃君瑜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來到諮商中心,垂頭喪氣地訴說他的困境。他說大一這一年,在學業上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自小,他被診斷出具有某種身心障礙,這使得他在人際互動上面臨一些困難。媽媽說,交不到朋友沒關係,把書讀好將來還是會有好的發展。他聽話地認真學習,也一直有不錯的表現。

升大學時,憑自己的實力可以考進某個國立大學自己感興趣的科系。但是媽媽認為循特教生的升學管道有機會進入「更好的」大學,後來的確因此進了一所公認的名校。

他之前從沒想過自己可以進入名校就讀,被錄取後很得意自己成為名校的一份子,同時卻很擔心自己能否唸得來。很不幸地,他的擔心成真,剛開學不久,他就發現自己跟不上。他花更多時間讀書作習題、請教老師與助教,期末成績只有通識科目過關,系上主科全部當掉。

媽媽收到成績單後,非常失望,責怪他離家在外不懂得自律,太混才會學不好,不論他怎麼解釋媽媽都聽不進去。在媽媽的要求下,他的寒假都在圖書館度過,重新複習前一學期的課程。

文章標籤

黃君瑜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及地方的教育主管機關紛紛以輔導為名,要校方與參與反課綱的學生們接觸。輔導學生本是教育者的工作,但針對此事我們要先想想學生們面臨什麼自己無法解決的困擾,需要教育人員予以輔導。

反課綱行動已進行一段時間,得不到教育部的具體回應,學生們自然會有挫折、憤怒、無力無望感;面臨被教育部提告的官司,是另一層龐大的壓力再加上失去戰友的哀慟。這些情緒反應,若有專人提供輔導,傾聽他們的心聲、給予支持、尊重,幫助學生們因應目前的處境,的確有其必要。

但是,我們從媒體上看到,學生們得到的「輔導」是什麼?是質疑-「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是威脅-「你知不知道這會留下案底?」、「你這樣將來找得到工作嗎?」這種作為完全扭曲了輔導的真義!

輔導是以受助者的福祉為最重要的考量。當輔導人員主動介入,常面臨的挑戰是「個案」不認為自己需要輔導,如同這些參與行動的學生,他們要的是教育部的具體回應,不是輔導。假使硬要放在輔導的脈絡中討論,就以協助非自願個案的方式來思考好了,輔導人員的介入角度該從個案硬被轉介輔導的感受談起,傾聽學生們對於被教育主管暗指有行為問題需要被輔導」的憤怒、委曲等複雜的感受。絕對不是扛著主管機關的指示,假輔導之名行壓迫之實!

文章標籤

黃君瑜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