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孩子在就診主因欄位內填的是功課退步。事實上,功課退步是家庭關係問題所引發的結果。

 這一晚,孩子一步出治療室,那個他口中的阿姨,口氣急切的要孩子在候診區等著,然後一個箭步踏進治療室來和治療師談孩子的問題。阿姨問,孩子在學校適應不良的問題影響他的成績,她要怎麼幫忙?送他去補習?每晚檢查功課?可是每次問他功課他都不高興,愛理不理的,到底要怎麼教?

 阿姨,是孩子的繼母,言談中透露出對孩子的擔心、關心、以及教養青少年孩子的挫折,與生母沒有兩樣。然而,不一樣的是,孩子沒把她當媽! 

孩子氣憤的說,我本來有很幸福的家庭。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變了。媽媽哭著搬出去、這個陌生的女人搬進來,然後就要管起我來,沒有人跟我解釋到底發生什麼事。我沒有權力知道嗎?我還是家裡的一份子嗎? 

大人或許認為,大人的感情關係是大人的事,孩子還小,不需要知道那麼多。聽起來冠冕堂皇,其實有難言之隱。那位看起來是受害者的媽媽和像是背叛者的爸爸對於婚姻破裂的過程有不同的版本;爸爸與繼母費盡力氣隱瞞戀情發展的時間點好避開外遇或第三者的指控。大人心裡很清楚孩子的情緒問題從何而來,但因無力處理只好避口不談;此時課業問題成了最佳屏障,彷彿孩子將成績維持在一定的水準就表示他一切安好。 

孩子真的要知道大人之間感情的變化嗎?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家庭破滅了,他當然想知道怎麼回事,不過更重要的是,接下來他怎麼重新建立生活規律?和家人的關係會有什麼變化?媽媽不在身邊,母子關係會日漸疏遠嗎?他可以自由地去找媽媽嗎?媽媽能夠習慣一個人嗎?他或許在心裡責怪爸爸和阿姨,帶著這樣的心情怎麼和兩人一起生活?爸爸和阿姨的親密互動使得他不得不去猜想過去那段時間爸爸不常回家是為了她嗎?他願意試著慢慢認識阿姨,和她作朋友,可是阿姨似乎想當他的媽媽,怎麼辦?他的這些苦惱,大人懂嗎?就算不懂,願意試著去了解嗎? 

不論再怎麼為難,提供孩子安全感是大人無可逃脫的責任,包括環境上的、以及心理上的安全感。關係的問題,就得從關係著手改善。如果大人願意用開放的態度去聆聽孩子的心,相信孩子能逐漸諒解大人在感情上的選擇。相反地,倘若繼續閃避,甚至指責孩子活在過去走不出來,只怕將孩子愈推愈遠,愈來愈孤單。

11954669_10203848960858077_4077985257149479564_n  

arrow
arrow

    黃君瑜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