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團體治療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Oct 17 Mon 2016 15:34
  • 貴人

一位心理師在病房的心理治療團體提出一個討論主題,請團體成員談談自己生命中的貴人。阿美主動說起自己從很年輕就生病,心情一直起伏不定,作出很多傷害自己與別人的行為。也因為生病,學業無法完成,沒有一技之長,即使在病情穩定時作些計時工作,也沒辦法養活自己。這麼多年來要不是媽媽悉心照顧,她的狀況恐怕更糟糕。阿美一席話讓大家感受到生病的沈重與無奈,也同時讓大家想起自己的貴人。

在沈默片刻後,病友們紛紛說起陪伴他們走過生命顛簸的貴人,頓時,治療室裡充滿了溫暖與感恩之情。然後,心理師望著遲遲未開口的阿立,邀請他談談自己的貴人。未料,他說,我沒有貴人!

小光似乎想緩和凝結的氣氛,半開玩笑的跟阿立說,你一定有貴人啦,不然你怎麼長大的!阿立沒有理會小光,對著阿美說,我媽媽就是傷害我最深的人。治療師接著說,阿立,你聽到阿美提起媽媽,似乎有很複雜的感受,你願意多告訴我們一些嗎?

-----------------------------------------------------

黃君瑜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次團體治療發生了這樣的事:在治療時間結束前幾分鐘,一位團體成員提出他與另一位在場成員之間曾發生的衝突,怒氣沖沖地指責對方的不是。被指責的人沈默以對,倒是其它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幫腔說,被指責的人經常出現這種討人厭的行為;也有人說,這是他們兩人之間的事,與其它人無關。距離原定團體時間只剩下兩分鐘,為了準時結束,治療師當下匆匆對此次主題作了結論,未對此事進行處理就結束了團體。
心理治療的結構是重要的,準時開始與準時結束畫出了治療的界限,讓治療發生在特定的時空之中。治療師依循他被教導的原則來運作團體,無可厚非。然而,在考慮怎麼做較為適當之前,或許應該先看清楚團體中發生了什麼。


       兩位成員在團體外發生了衝突,暫且將在團體中指責他人的人稱為A,被指責者稱為B。A之所以在團體中提出團體外的事,表示他對於此衝突事件耿耿於懷,無力消化自己的情緒、在團體外孤立無援故在此討救兵,希望團體協助他處理與B之間的衝突。另外,從B的位置,在團體中突然遭到A的指責,沈默不語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情緒反應?措手不及?自知理虧?憤怒?委曲?A的攻擊同時也是求救,B的沈默看似被動挨打卻可能卸除A的力道,這兩人意外成了當下的主角,在此情況下,團體給予什麼回應呢?


       有效能的團體能夠照顧成員的情緒、面對衝突、解決問題。在前述事件中,AB之外的成員,有人選擇站在A那邊,有人置身事外。幫著A批評B,或許會讓A感覺到被支持,但是否能就此化解情緒呢?AB兩人之間究竟發生過什麼事,A說了他的版本,B有沒有機會說他的版本呢?AB兩人的衝突,真的與團體中其它人無關嗎?當有人表示與此事無關,看來或許站在客觀的位置,不站在任一邊,但背後可能同時也在表達他不關心團體中其它人,等於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畫下一道線,你們是你們,我是我,我和你們之間並沒有「我們」存在。

黃君瑜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