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些,精明幹練的樣子,身上的套裝顯示出她不凡的身價。她來治療是為了解決「不快樂」的問題。這個目標很特別、也很籠統,通常個案是因為焦慮、憂鬱、失眠或是人際關係等更明確的問題尋求心理治療。
她主動說著她的人生,「我從小就很獨立」,她的口氣帶著自豪,「我一直都靠自己,從高中就打工賺取自己的學費,不論讀書、工作我都很努力。在職場上拚了幾年,現在很穩定。」這個說法太客氣了,事實上她擁有人人稱羨的學歷,三十出頭就當上百大企業的高階主管。
「可是,我不快樂,不知道怎樣可以覺得快樂,金錢?地位?我只是做我該做的事,不是在追求這些世俗價值」。在她內心深處,究竟想要什麼呢?
在某次會談中她想起小時候的事,「有次家政課要縫娃娃,我縫不好,好不容易等到媽媽下班回家,我請她幫忙,媽媽說她很累,叫我隨便做做有交就好」,她的語調透露著失望,卻立刻表示「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媽媽工作很辛苦,我不該為這種小事煩她」。
所以你一切靠自己?她遲疑了一下,「我只能自己解決問題,爸媽忙工作,哥哥姐姐有自己的生活,他們沒空理我」。我想像著她從小放學回家自己吃飯、寫功課的感覺,靠自己,不只做得來,而是做得很好。好到家人不必操心,還引以為傲。但是一個再有能力的孩子,也有需要照顧幫忙的時刻。她也曾經想像放學回家,鑽進廚房一邊陪媽媽準備晚餐,一邊聊學校裡的點點滴滴,可惜從來沒有發生過。家裡沒有人聆聽,一個人的孤單,沒有人懂。自己撐著,卻得到很多掌聲。
「跟別人開口可能被拒絕,別人沒有義務為我做什麼」、「自己做得到的事就要自己做」,這些內在自我對話鞏固她的「懂事」、「堅強」、「獨立」,背後隱藏的是害怕被拒絕、擔心自己在別人眼裡不重要、更不安的是自己一旦需要別人就可能被傷害!
她的不快樂來自沒有人與她分享生活,沒有人真正了解她的需要與感受。她了解要改變這一切得由她自己學著說出她的需要,讓別人知道她的強悍外表下也有軟弱的一面,需要關心、傾聽、陪伴。然而,在她說出來之前,她得先克服自己需要別人等於無能的感受。改變的路還很長,可喜的是,我們已經起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