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理治療怎麼進行是個複雜的問題,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楚。先談談一般民眾對心理治療進行方式的想像好了。

紅極一時的電影「無間道」裡梁朝偉躺在躺椅上跟心理治療師說話,所以個案要躺在沙發上說話?這種個案躺著、治療師坐在個案背後的型式是精神分析,是一種心理治療的型式,但並非目前最普遍的。現今較普遍的個別心理治療型式是個案與治療師面對面坐著談話

至於談什麼、怎麼談?很多人以一般的門診來想像-病人坐在診間跟醫師報告自己頭痛咳嗽流鼻水三天了。接下來醫師會進行聽診、量體溫、診斷、開藥,要你多喝開水,然後病人領藥回家。依此類推,心理治療大概也是個案先報告自己的問題,然後心理治療師給予建議。

事實上,心理治療師很少給予建議,就算提供建議,也未必是主要的策略。治療師不直接給建議是因為給建議通常沒有太大幫助。在台灣,人們遇到心理困擾或生活壓力,可能會先尋求朋友、家人的協助、求神問卜、上網查詢相關訊息。可想而知個案在走進治療室前已聽過也試過各種建議但效果有限。因此,要讓個案從他們的問題中脫困,重點不在於具體的行為策略,而是個案自己無法察覺的盲點或無力擺脫的處境。不同取向的治療聚焦點有所差異,大致而言,治療師透過對談協助個案探索他何以陷入情緒的泥淖,讓個案對自己的個性、想法、情緒調節、行為等面向有更深的了解。有些個案在了解之後問題自然緩解;有些人可能需要學習新的行為模式,此時或許需要治療師的示範或指導,個案再將之運用在生活中,更好的方式是由個案自己發展出適當的行為,既可促進適應,又可提昇自我效能感,增加自信心。

由此來看,要了解個案問題的發展歷程需要時間,要改變想法、感受、行為、甚至個性更需要時間。改變的過程一定會遭遇阻力,不論自己有多強的改變意願,改變所需要的努力與改變後的不確定感都是常見的抗拒力量,更別提那些根深蒂固的個性與思考模式有多難調整了。在過程中治療師也會協助個案覺察這些抗拒改變的力量,然後逐一化解。其實,一個人會發展出心理症狀或困擾幾乎都是多年累積出來的,花幾個月接受心理治療改變多年沈痾也划得來。考慮接受治療的人最好願意投注一段時間,把治療當作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來進行,愈投入、效果愈好。

IMAG0669.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
    全站熱搜

    黃君瑜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