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或許大部份的學生都曾經這麼想,「我要更用功」!想著想著某天突然下定決心,排好接下來一整個月的讀書計劃,燃起鬥魂依計劃讀了一天、兩天、三天,然後開始想念和同學逛夜市、破關拿寶物、在臉書毫無目的點擊每個紅1的時光。此時很可能會告訴自己,我很認真的讀了三天,應該可以休息一下。不令人意外的,休息了不只一下,等到考試將屆才又拾起書本,再度懊惱自己臨時抱佛腳。直到發考卷就會再立志更用功,啟動下一輪的計劃、讀書、破功的循環。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先來想想為什麼要更用功?「因為大人說用功才會有好成績,未來才有前途,所以我應該要更用功。」好的,你接受了大人的論點,也以此要求自己。可惜那些所謂應該做的事,如果沒有伴隨著處罰,就只能仰賴各人的道德良知主導,人們通常不會只因為「應該做某事」而做,不然就不會有人違法犯紀了。 

人們會做某件事通常是因為可以從做此事得到一些好處,有甜頭可嘗,不做某事是因為做了有壞處、或者要付出太高的代價。以此來看學習行為,臨時抱佛腳的習慣是怎麼養成的?或許你認為平時讀書的習慣能學得紮實,但是臨時抱佛腳也都過關了,不是嗎?考前才讀書也能及格甚至考得不錯,自然強化此種學習行為;就算被當掉,會怎樣嗎?重修就好!如果平時就讀書,要忍受讀書的孤獨、枯燥,犧牲各種娛樂;看看那些很用功的同學每天讀書也只比我多幾分而已!我才花一點點時間就考過表示我很聰明啊!相信自己不用花那麼多時間讀書被用來支撐你的自信!你在心裡默默計算著不同行為的利弊得失,然後很「精明」的選擇了比較輕鬆又沒有太大壞處的「臨時抱佛腳」。在此情況下,你所謂的應該更用功沒有扭轉你心中的計算,所以改變只是三分鐘熱度,撐不了多久又回復原本的行為模式。 

重覆此種循環的人不妨問自己,努力學習到底對自己有什麼重要性?想要學什麼?為什麼要學?因為「別人都這樣」或「老師/父母要你做」之類的理由不足以讓你甘願做。找到為自己學、為自己做的理由才能打從心裡驅動你的行為。陷在前述循環的人說穿了,問題出在不是真心喜歡讀書吧!?如果真心喜歡,埋首學習就有立即的酬賞-滿足求知慾、豐富你的心靈,不需要寄望虛無縹緲的未來前途。 

至於那些以不必太努力來證明自己聰明的人,通常明白自己心存僥倖,也知道自己不能永遠靠這一招半式闖江湖。只是心裡仍然不甘願付出,繼續抱著「我很容易成功」的幻想。殘酷的現實是,當你還在為自己夠不夠聰明掙扎時,那些既聰明又努力的人已揚帆而去。怎麼辦?告訴自己,不論有多聰明,都要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自己努力種出的果實最為甘甜。

IMAG0675.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 學習
    全站熱搜

    黃君瑜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