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在診間裡訴說她生病之後體力衰退沒辦法像從前那樣做家事,也不能再去廟裡服務。她很擔心後續的化療會讓她的狀況更差,家裡開的早餐店和照顧孩子的責任只能拜託先生全權負責,邊說邊轉頭看她先生。他先生靠在後方的診療床邊,一臉不以為然,冷冷回一句,「反正一直都是我在做這些事,沒差!」看來夫妻關係的問題已有一段時間,罹癌更是雪上加霜。

婦人說完她想說的話,丟下一句,「我要趕去檢查,你跟我先生談一下」,就走出診間。婦人似乎期待我讓她先生改變些什麼,我想聽聽先生怎麼看待這一切。「今天沒營業特地陪太太來?」先生一開口就止不住怒氣,「她就是要我來聽她有多需要休息,其實她從兩年前被朋友帶去廟裡就不管家裡了,經常到了三更半夜不見人影,家裡不太好過了還捐很多錢」,接著他劈哩啪啦抱怨兩年來他如何家裡店裡兩頭燒地扛起這些工作。我趁他喘息的空檔接一句「你辛苦了!身體還好嗎?」他頓時紅了眼眶。他陷入沈思,然後嘆了口氣,「我還撐得住,希望生病可以讓她回家,畢竟孩子需要媽媽」。我提醒他記得照顧自己,他很客氣地跟我鞠躬道謝才離開。我望著他的背影,心裡酸酸的。

通常病人會成為家庭關注的焦點,醫療人員也預設家人應盡力協助病人的醫療事務,因此家人不僅須承擔起照顧病人的責任,也得負責更多家務。然而,這些照顧者常是被忽略的一群,承擔巨大的壓力卻鮮少獲得足夠的關心與協助。家屬面對癌症的反應和病人類似,容易有焦慮與憂鬱情緒、擔心病人的健康狀況、感受到死亡的潛在威脅、長期照顧的心力耗竭;就算病人狀況穩定,定期回診檢查前仍舊提心吊膽,憂心病情惡化。換言之,癌症侵襲的不只是病體,而是整個家庭,醫療人員與社會資源若能將協助標的由病人擴展至家庭,應可提供更有效的力量,協助這些家庭面對疾病。

天空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癌症 心理治療
    全站熱搜

    黃君瑜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