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位罹患乳癌的中年婦女因失眠經腫瘤科醫師轉介進行心理治療。她在治療室內訴說著生病之後的改變,「以前我下班就回家作飯,讓先生孩子有熱騰騰的晚餐。化療之後體力差了,沒辦法天天作飯,他們只好買便當,覺得很對不起家人。」說著說著落下淚來。「老闆對我很好,只要我需要他都准假,可是我覺得很不好意思,怕耽誤他的工作。」看來她受生病所苦的同時,也深受罪惡感的折磨。腦海裡常盤旋著這些念頭,導致難以入睡。

某次,她提起前一晚到深夜才就寢。問她何故?她說好久沒拖地,生病前她家三樓透天厝一週拖三次地,家裡窗明几淨一塵不染。這次已一星期沒拖地,昨晚覺得體力還可以,想想拖完地再去睡好了,結果上床時已是深夜。我心想,就算在生病前,上班族下了班要趕著回家作飯陪小孩讀書,還能一週拖三次地,怎麼辦到的?為什麼要用這麼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家務不是全家的事嗎?先生及兩個青少年子女能不能分擔呢?

儘管我心裡有很多疑問,我只反問她,「你似乎覺得你家的地板比你的睡眠更重要?」她楞了一下,然後不好意思的笑了,「好像是耶!這樣好奇怪,應該我的睡眠比較重要,畢竟我是在養病。」然後她談起一直以來都專注在自己的責任,作為妻子、母親、員工的責任,認為盡責任是最重要的事,從來不在意自己有何需要。我順著她的想法補一句,「你忘了此時多了一項照顧自己的責任」。她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後來,她告訴我,她想通了。她以前以為乾淨的環境、溫熱的晚餐是對家人最好的,其實不然,先生及孩子最想要她健康快樂,所以她把自己照顧好,才是對全家人都好。所以,她現在願意按捺著打掃的念頭,等待週末全家一起動手做,既減輕自己的負擔,又可享受全家同心協力的幸福時光。

 

[病患常在生病後希望保有原來的生活方式,以顯示自己仍然正常、沒有生病,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需要,試圖撕下病人的標籤。然而,生病意味著原有的生活產生變動,此時需要採取彈性的因應方式以使自己在變動下維持相對良好的狀態。其中一項彈性因應是重新思考生命與生活的優先順序。當下最重要的、最有意義的是什麼?自認為對他人好的事,真的是別人想要的嗎?生命中有很多想完成的事,但人的時間精力有限,選擇最重要的投注,然後,學著勇敢放下那些想做但不重要的。]

 

IMAG0077_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理治療 癌症
    全站熱搜

    黃君瑜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