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對健康有害,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你問吸煙者為何吸煙?可能會得到的回答是壓力太大需要放鬆、心情不好、無聊、習慣了,有些罹癌後仍繼續吸煙的人甚至會說,這是唯一的興趣,不抽煙活著都沒意思。
為什麼在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之後,人們還繼續吸煙呢?從精神分析的角度,所有行為都有其原因,只是目前未必明瞭。行為學派認為,一個行為會被養成習慣,是因為做出此行為之後會得到增強物。我們對操作制約的解釋常著重在行為受到增強才會維持,只要不再提供增強物,該行為就會消除。事實上,人是具有主動性的,不只是對環境被動的作反應;我們做出特定行為,是為了得到想要的增強物,重點在於我們「想要」那個增強物。就像想要有好成績,所以努力讀書。同樣地,吸煙這個行為給了吸煙者某些增強物、具有某種功能,能給予他們「好東西」,像是放鬆心情、獲取同儕認同。它不僅有功能,而且此功能超過吸煙必須付出的代價,諸如健康、金錢、他人的白眼等,使人們為了獲取此功能而犧牲人生重要的面向。
既然吸煙對當事人具有某些功能,一旦戒除,直接面對的威脅就是「失去原本的功能」、「好東西被剝奪了」。如果原本以吸煙來平復心情,不吸煙之後有沒有平復心情的方法?若戒煙會與吸煙的同儕產生隔閡,有什麼方法繼續維持友誼? 假使沒有其它途徑讓人們能繼續得到他的「好東西」,戒煙早晚要失敗的。因此,要成功戒煙,探究個人從吸煙得到什麼好東西,是很重要的。探究清楚了,尋找其它健康的、有效的方法讓個案可以繼續得到他的好東西,此時失去吸煙的理由,自然就戒了。其它不良習慣的戒除,也可以試著用這個角度去思考、去改變。
- Nov 13 Thu 2014 15:41
為什麼戒煙很難?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